今天上午,上海市政府发布《新时代新征程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》。这份聚焦市场准入、公平竞争、招标采购等六大领域的文件,恰逢美国宣布对华征收245%关税之际。对于正在抵御国际贸易惊涛骇浪的中国民营经济、尤其是外向型企业来说,可以说是恰逢其时,雪中送炭。
《若干措施》将破除市场准入隐性壁垒置于首位,显示出刀刃向内的改革勇气。从统一建设工程信用评价标准到动态更新政府采购供应商名录,这些制度性交易成本的降低,恰是应对贸易壁垒的内生性解药。
数据显示,2018年以来美国对华加征关税涉及约5500亿美元商品,但中国民营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却逆势上扬,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中,民企占比超八成。这种进化逻辑,在上海此次政策中体现为对首台、首套保险补偿机制的强化,以降低企业在市场推广初期的风险,鼓励产业升级,让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形成共振,让企业在产业链重构中占据主动。
黄浦江畔的春风与太平洋彼岸的寒意形成鲜明对比。最近几天,全美各行各业的小企业们正焦头烂额。一家玩具店经理每天都收到涨价通知;一家润唇膏制造商预测其商品成本将上涨500万美元;一家音乐会场馆经理发现,为了在演出大厅安装新座椅,成本突然上涨了14万美元……
当美国小企业哀叹“我们的活路在哪里”时,上海新政的价值不仅在于26项具体措施,更在于揭示了一种发展哲学:在逆全球化浪潮中,最大的确定性来自对市场经济规律的尊重赢翻网配资,来自对市场主体活力的激发。这比任何关税博弈都更具根本意义。
信汇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